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一、实验室简介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于20077月经广西科技厅批准成立。现任实验室主任为梅国雄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为中国工程院周绪红院士。实验室依托双一流学科(建设土木工程世界一流学科)、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和红水河流域水利资源开发“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学科、土木建筑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高水平学科平台进行建设,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本实验室固定人员总数为42人,平均年龄46岁,人员100%具有高级职称、97%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多位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任职,包括中国公路学会顾问、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委、ASCE Fellow、期刊Advances in Civil Engineering客座主编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编委等,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科研硕果累累。

    实验室成员的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人员比例适当,40岁以下研究骨干占30%,是实验室建设的生力军——获广西高校百人计划资助的钱凯教授和覃英宏教授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33岁的钱凯教授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在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ASCE)、ACI Structural Journal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34岁的覃英宏教授发表于期刊Cold Reg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实验室建筑面积2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多万元。实验室总体定位为立足广西,面向东盟,辐射一带一路国家,聚焦工程防灾与结构安全的国际前沿与关键科技问题,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研究特长,围绕四个方向重点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科学研究,为广西和南海开发重大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撑,服务于广西的工程建设和维护推动区域土木工程建设和经济发展。

    广西防灾减灾与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

    大型结构实验室

    二、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1、拱桥建设与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本方向由郑皆连院士牵头,围绕“大湾区-广西-东盟”连廊建设、“渝桂新”南向通道建设、“一带一路互联互通”高速公路和铁路建设,开展拱桥建设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包括:600m级拱桥设计关键技术、施工与维护等工程安全关键技术研究;多灾害环境和特殊地质条件下拱桥的极限承载能力及其安全性与耐久性研究;特殊地质的道路新材料、新结构与特殊路基处理技术;大跨桥梁的智能化施工技术及其装备研制;桥梁结构健康安全监测与维修加固等工程安全技术研究。

    2、岛礁建设与工程防灾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由杨绿峰教授牵头,在南海权益维护与军民融合框架下,针对南海岛礁建设关键土木工程和工程安全技术问题展开研究,重点开展的科学研究包括:岛礁工程结构全寿命承载力分析理论与方法;岛礁工程混凝土结构与材料耐久性定量设计;复杂环境下结构与珊瑚礁的相互作用;岛礁工程结构锈蚀阻断策略与防护材料研发与应用。

    3、喀斯特地区土木工程关键技术

    本方向由朱建文教授和梅国雄教授牵头,针对喀斯特地区特殊地质条件下土木工程及防灾减灾关键技术展开研究,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特殊岩土与地下工程;多灾害作用下军用与民用工程结构的失效演化机制和灾变调控技术;深部岩体工程岩爆灾害机制与防控关键技术;复杂环境下区域水灾害风险评估与调控技术。

    4、民族建筑防灾减灾关键问题研究

    本方向由陈宗平教授、钱凯教授和覃英宏教授牵头,以民族建筑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的工作包括:灾害荷载下民族建筑安全性和稳定性研究;民族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数字化技术;民族建筑的功能化、绿色化及其结构性能研究。

    三、主要研究项目和成果

    近五年,重点实验室全职引进了郑皆连院士、梅国雄教授、梁军林教授,培养了陈宗平、邓年春、欧孝夺等多位省部级人才,主持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内的国家级科研项目74项,累计纵向研究经费11360多万元,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

    2018年,本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其中第一完成人和第二完成人各1项。同时,重点实验室还承担了由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委托的横向科研项目153项,累计科研经费4221多万元,切实解决了一大批工程技术难题,为北部湾重大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7年,广西大学土木工程学科作为广西唯一学科入围教育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广西大学水利工程学科获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本重点实验室为土木工程一流学科和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的申报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拱桥建设与安全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方面,首创我国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新工艺,解决了不立拱架修建拱桥的难题;在国际上首创了千斤顶斜拉扣挂悬拼架设拱骨架技术、连续浇注拱肋外包混凝土技术、真空辅助法灌注拱肋钢管混凝土施工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包括南宁邕宁邕江大桥(主跨跨径为312米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为当时世界最大跨度的混凝土拱桥)、四川省合江长江一桥(世界最大跨度的主跨530m 钢管混凝土拱桥)、沪昆客专贵州段北盘江特大桥(世界最大跨度的主跨为445m的钢管混凝土劲性骨架拱桥)、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的董当特大桥(主跨为计算跨径450m的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川藏铁路的雅鲁藏布江藏木特大桥(世界最大跨度的主跨430m的铁路钢管混凝土拱桥)等钢管混凝土及混凝土拱桥,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在岛礁建设与工程防灾关键问题研究方面,提出了海洋环境下重大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定量设计技术,实现了混凝土耐久性设计在材料和结构两个层面上的协调统一,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余项,获批准立项主编广西地方标准和指南3部,研究成果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南宁轨道交通工程一号线、北部湾海港泊位码头等重大工程项目中,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余克服教授先后主持了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973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10国家级科研项目,取得了关于珊瑚礁地质、生态与环境保护的国际一流水准学术成果,并多次为国家关于南海战略、珊瑚岛礁的建设与开发、生态环境修护及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咨询意见。研究成果获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一)和广西首届发明专利金奖(排名第一)。

    在喀斯特地区土木工程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研发了安全高效、节能降耗的深大地下工程抗浮成套新技术,实现了抗浮技术全方位改进创新与提升;提出了特殊地质条件下(喀斯特岩溶、膨胀土和圆砾地层等)地铁与综合管廊施工与运营关键技术、基坑开挖的变形控制支挡设计方法、桩土共同作用若干实现方法等一系列原创性技术与方法;自主研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岩爆地质灾害真三轴试验装备。该研究方向发表SCI论文30多篇、专著4部,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成果在广西、上海、浙江、天津、云南、贵州等多个地区的50余项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经济与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二等奖2项(均排名第一)。

    在民族建筑防灾减灾关键问题研究方面,开展了工程结构的整体承载力分析和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了工程结构极限承载力分析的弹性模量缩减法,在国际上首创了工程结构两层面承载力设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建筑工程结构整体承载力设计的难题。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等奖项。

    重点实验室围绕北部湾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特色研究,有力推动了广西和北部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建筑、交通、水利、市政等行业的产业科技创新做出了重要贡献,产生了显著的社会影响和效益。

     

    四、团队建设

    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2人,客座研究人员10人,目前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研究队伍。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占总数的97.6%40岁以下研究骨干比例达到54.8%。多位成员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机构任职,包括期刊编委、学会高层,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科研硕果累累。

    五、社会服务

    近年来,本重点实验室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和为广西地方经济服务,在建筑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岩土工程、地铁和隧道工程等领域,承担了包括长江三峡在内的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工程科研项目,以及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的重点工程科研项目,解决了许多重大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国家经济建设及广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世界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216.2m——龙滩水电站(6300MW)科学研究

     

    三峡大坝工程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引水压力管道仿真试验研究与应用

     

     

     

    同类型桥梁中桥墩高度为亚洲第二的薄壁高墩特大桥(高度138m,总长1021m)—

    广西六寨至宜州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拉会大桥施工监控及薄壁空心高墩施工阶段温度裂缝控制及温度效应研究

     

     

    南宁八尺江大桥施工监控及安全性评估

    南宁市标志性建筑——南宁大桥桥台基坑施工监控

     

     

    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抗震分析

     

     

     

    膨胀岩与南宁地铁隧道结构相互作用研究

    南宁轨道交通工程混凝土制备与耐久性增强技术研究

     

     

    南宁火车东站(高铁始发站)综合交通枢纽基坑施工监控

     

    参编国家及广西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和规程

     

     

    北部湾海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分析

     

     

    南方山区公路隧道施工安全保障与结构长期稳定技术研究

    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长安大学合作承担的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重点项目,

    研究经费1600万元(科技厅资助40万元,企业出资1560万元),直接为广西在建的5条高速公路服务。    

     

     

    越南岘港龙桥(592m)施工监控及安全性评估

    柬埔寨它契河钢桁架桥安全性评估

     

    六、实验室联系方式

    联系人:陈正教授

    电话:0771-327507013471196991(陈正)

    电子信箱:chenzheng@gxu.edu.cn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530004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路100号 邮编:530004 版权所有: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