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正文

精彩学术讲座回顾

2024年5月19日,我院邀请了东南大学蒋金洋教授、同济大学陈庆教授、同济大学余倩倩教授、同济大学张伟平教授作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大型结构试验研究平台第六报告厅召开。

会议伊始,蒋金洋教授作了题为“混凝土的多目标性能预测与智能设计”的学术报告,蒋教授从“西部大开发”战略等边疆建设过程中混凝土的严酷服役条件出发,进而引出传统设计方法无法容纳混凝土海量数据体系和复杂交互机制,并聚焦于解决对混凝土纳﹣微﹣细观结构认识不清,难以量化混凝土多尺度结构﹣性能关联机制,混凝土智能设计数据融合机制不明确等科学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尺度多相混凝土模型的研究。针对混凝土多目标性能预测的三个科学问题,蒋教授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解码了混凝土从纳观到细观多尺度结构,量化了力学、耐久和服役寿命等多目标性能,创建了混凝土高通量大数据库,建立了混凝土逆向设计智能方法。为混凝土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蒋金洋教授作报告

随后,陈庆教授作了题为“地下混凝土电沉积修复进展”的学术报告,他首先指出现有规范方法修复地下混凝土裂缝存在的不足,随后介绍了地下混凝土电沉积修复的工程背景、研究思路,通过分析快速修复溶液体系中多个因素,揭示出了其中的修复机理,不同环境对混凝土裂缝电沉积修复效果的影响规律。陈教授团队从理论分析方法、非对称修复试验、快速修复溶液体系、多场耦合仿真、细观修复模型、现场应用等方面初步构建了地下结构电沉积修复的理论和方法,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地下结构微细渗漏裂缝修复提供了新理论和技术支撑,而且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陈庆教授作报告

随后,余倩倩教授作了题为“地震﹣强风并发灾害作用下高层建筑失效概率分析”的学术报告,余教授建立了地震﹣强风并发灾害数据库,通过推导全概率公式得到并发灾害相遇概率,并与数据库统计分析、蒙特卡洛模拟结果相对比验证,依据计算结果绘制出了国内地震﹣强风多灾害概率等级图。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出了高层建筑在并发灾害作用下的结构响应。进而在考虑灾害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的基础上,计算出结构在并发灾害作用下的失效概率。最后,通过卷积计算灾害危险性和结构易损性函数,得到结构在设计年限内的失效概率。这一研究成果对于高层建筑的安全设计和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余倩倩教授作报告

最后,张伟平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的思考”的学术报告,张教授从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问题的起源出发,进而引出对环境作用与荷载作用异同点的思考。介绍了环境作用具有典型的时变性和空间分布特性,建立了环境作用的时空多尺度模型,通过分析气候作用的空间域和时间域现象,提出了混凝土结构环境区划的概念,该概念为混凝土结构全寿命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张伟平教授作报告

本次会议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参会老师和同学们就报告内容积极提问,四位教授耐心解答。通过此次学术交流,与会者不仅深入了解了混凝土设计和修复的最新研究成果,还拓宽了学术视野,激发了创新思维。

师生交流环节


图片丨尹翰廷

文字丨黄原庶

编辑丨蒋 蕙

责编丨韦宇杰

审核丨潘桂祯

地址: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00号 邮编:530004 版权所有: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