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共青团广西区委、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科协、广西学联联合主办的第十二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结果揭晓。我院3项参赛作品从众多优秀作品中突围,斩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这不仅是我院在该项赛事中创下的历史最佳成绩,更以硬核成果彰显了我院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厚积淀,以及青年学子扎根科研、勇攀高峰的担当风采。
特等奖作品
1《滨海土壤环境中混凝土结构氯盐侵蚀机制试验研究》
该作品聚焦滨海基建抗腐蚀难题,通过干湿循环下氯离子双向非饱和迁移规律研究,提出主动水力调控技术方案,为滨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团队成员戴子钧、卓尚霖、唐可盈、张帅、瞿小于、姬小坤、周志想,在肖良、梅国雄、刘承诚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将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展现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具体实践。该作品是我校唯一入围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自然科学学术论文。

2《基于数物融合深度学习的岩溶隧洞灾变预测预警研究》
该作品通过数物融合与深度学习技术,构建高精度灾变预测模型,实现围岩变形、突水突泥等灾害的实时动态预警。团队成员邢雨星、李峻峰、许恒玮、张诗婷、唐昌杰、赵科毓、邓亮彬,在郑志、龚健、丰光亮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将复杂地下工程安全防护提升至智能化新高度,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保驾护航。

一等奖作品
《如何筑牢乡村振兴之“基”:分类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基于南宁市和资源县1496个乡村样本的调查》
该作品另辟蹊径,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团队成员姚雨馨、吴卓霖、胡杨荣、沙鹏、高如圆,在周游、银宁两位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沙漏法”分类模型对1496个乡村样本进行科学分类,精准识别基础设施问题并制定差异化策略,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近年来,我院团委将“挑战杯”竞赛作为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抓手,构建了“宣传、培育、跟进、指导”的全方位支持体系。在前期宣传中,通过举办科创讲座、经验分享会激发学子参赛热情;在培育阶段,实施分层次培养策略,从研究选题到技术路线全程精准赋能;在后续跟进中,赛前组织多轮模拟答辩,直至比赛前一天晚上,学院多位老师仍坚持对每个项目进行细致打磨,从研究思路、实验设计到答辩技巧逐一优化,确保项目以最佳状态参赛。本次佳绩的取得,正是学院深化创新教育改革、强化实践育人成效的生动体现。
未来,我院将继续深化“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理念,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完善项目孵化激励机制,培养更多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土木创新智慧。
文字丨黄皓阳
编辑丨吴罗娟
一审一校丨李泽懿 雷小文
二审二校丨潘桂祯
三审三校丨银 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