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标准主要内容
2025年8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ISO/TS 21056:2025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Additional provisions and guidance for specification, performance, production and execution《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生产和施工规程与指南》。该技术规范由广西大学副校长、同济大学教授肖建庄作为项目负责人牵头编制,为全球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指导,标志着我国在再生混凝土材料、结构和建造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实现重大国际突破。
ISO/TS 21056适用于现浇结构、预制结构及非结构再生混凝土,涵盖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性能指标、配合比设计、生产施工、质量检验等全流程技术内容。主要包括:
材料分类与要求:明确再生粗、细骨料的等级与质量要求;
力学与耐久性能:提供强度、弹性模量、收缩徐变、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等关键性能的测试与评估方法;
配合比设计:提出针对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水胶比、用水量、胶凝材料用量等计算方法;
生产与施工指南:包括搅拌、运输、泵送、浇筑与养护等环节的特殊要求;
应用指南:明确再生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与道路工程中的适用条件与限制。
二、标准的意义与影响
ISO/TS 21056的发布,不仅填补了国际标准在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的空白,更将推动全球建筑行业向绿色、低碳、循环经济转型。通过规范再生混凝土的使用,可显著减少建筑固废填埋、节约天然资源、降低环境影响,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三、技术支持与国内基础
本次国际标准的成功发布,离不开我国专家在再生混凝土技术领域长达二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与标准化工作。肖建庄教授长期致力于再生混凝土材料-结构和建造技术研究,主编9部、参编41部国家、行业、地方和团体标准,包括:国内首部再生混凝土应用规程:《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G/TJ 08-2018-2007),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废弃物再生利用技术规范》(GB/T 50743-2012),以及多部地方与行业标准:涵盖再生骨料分类、再生混凝土材料、再生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泵送施工等关键技术环节。如今,这些技术经验通过ISO/TS 21056走向世界,将为全球建筑固废资源化提供“中国方案”。
四、结语
ISO/TS 21056不仅是一项技术规范,更是中国学者、工程师、领军企业多年来在绿色建筑与循环经济领域不懈努力的结晶。未来,随着该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全球建筑行业将更广泛地采用再生混凝土,共同推动构建“无废城市”与“低碳社会”。
编辑丨王 航
一审一校丨谢雨真
二审二校丨秦 岭
三审三校丨杨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