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晚,由广西大学研究生会主办,共青团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委员会和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研究生会承办的第178期“导师有约”系列活动在我院新结构试验平台第六报告厅顺利举行。本期活动特邀学院姜光辉教授、蒋明杰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学院副院长杨海峰教授、团委书记潘桂祯老师、辅导员何冉老师出席,吸引众多在校学生到场参与交流。
活动伊始,杨海峰副院长发表致辞。他首先向两位导师的拨冗光临表示诚挚感谢,并强调导师在研究生科研道路上的重要引领作用。随后,杨海峰副院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三点期许:一是珍惜机遇,虚心求教;二是主动思考,勇于提问;三是知行合一,砥砺前行。他勉励同学们以空杯心态投入学习,既学方法更悟逻辑,既懂理论更承品格。

杨海峰副院长致辞
在主题分享环节,两位导师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立足不同维度,为同学们带来思想启迪。
蒋明杰老师以“你适合做科研吗”为引,深入分析了科研的三大动因,并着重强调了努力对于科研的重要性。他指出,科研是一个不断探索、充满未知的过程,其价值在于长期积累和坚持不懈,并以“科研不怕你慢,就怕你停”的箴言,鼓励同学们以长期主义精神深耕学术沃土。

蒋明杰副教授
姜光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详细讲解了中国南方岩溶研究的研究进展。他从岩溶空间分布情况、区域地质特性,岩溶泉的类型等方面切入,细致解读了南方岩溶的独特机制,并创新性地提出“地下海”概念,从多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全面剖析。姜老师特别指出,“地下海”与人类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尽管其变化动态强、认知程度低,但持续深入研究岩溶对人类至关重要。

姜光辉教授
互动问答环节中,同学们围绕科研方向与方法等问题踊跃提问,导师们耐心解答并与学生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导师箴言,如沐春风;学子求知,热忱满怀。”在思想的碰撞与交流中,本期“导师有约”活动圆满结束。此次活动不仅成功搭建了“科研之路,师生共进”的沟通桥梁,更以“导师引领—学生参与—双向互动”的立体模式,为研究生科研启蒙注入强劲动能。参与其中的同学们纷纷表示,他们不仅明晰了自身的科研方向,更坚定了投身科研事业的决心。未来,我院团委将围绕学科特色,持续创新活动形式,继续以导师为灯塔、学术为帆船,助力学子们在科研的浩瀚海洋中乘风破浪,为学院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合影留念
图片丨宁晖
文字丨韦松英
编辑丨黄曾殿 蒋 蕙
一审一校丨陈圣钊 罗 玲
二审二校丨谢雨真
三审三校丨潘桂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