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有这样一位学子:
以专业第一,主修课程正考加权平均成绩93.3分的成绩圆满收官本科四年;
揽获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等多项荣誉;
拿下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周培源力学竞赛两项国家级奖项;
参与发表3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今,他已成功推免,奔赴清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

他是冯铭阳,土木建筑工程学院2025届毕业生,一位用坚持与热爱书写大学精彩的西大人。
初入迷茫,却在挑战中“破局”成长
和许多人一样,冯铭阳刚进入大学时也曾感到迷茫。转折发生在大一——通过选拔进入“创培班”,他迎来了一段淬炼自我、重塑心态的旅程。
课业难度大、节奏快,他一度压力巨大、深夜难眠。但他没有退缩,反而学会与压力共处,在焦虑中静心梳理、回归基础。在大一期末关键考试中,他以平和心态超常发挥,一举拿下专业第一。从此,他像是打开了“任督二脉”,连续四年稳居专业榜首。
“困难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起点。”他说道,“只要心态不垮、脚步不停,我们终将突破自我。”
科研之路
幸得良师引路,坚定报国初心
在冯铭阳看来,自己取得的成绩离不开母校和师长的支持。“没有西大的平台和老师们的付出,就没有今天我能在清华园继续深造的机遇。”在本科生科研训练阶段,冯铭阳深受导师陈正教授悉心且严谨的指导。陈老师不仅在学术上为他把脉指导,更在具体研究中给予充分信任和锻炼机会,让他逐步参与多项课题,并独立完成关键数据的分析工作。基于其所提出的创新思路申获的发明专利,为多座大跨拱桥的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和质量保障提供了新方法。师兄陈犇博士多次与他就试验设计讨论到深夜,与他一同对每个数据和规律反复分析,并与他逐段逐句讨论学术论文的写作,此外,师兄还时常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与心得,让其科研训练受益匪浅。在毕业论文阶段,冯铭阳深受其指导教师韩林海老师的影响。韩老师常以“三不”精神教诲他:不要急,是提醒科研需沉心静气、不能急于求成;不要等,是勉励珍惜光阴、只争朝夕;不要靠,是强调应秉持主动积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韩老师以身作则、谦虚谨慎的言传身教,也始终激励着他在为人、为学、为事上严格要求自己。他愈发清晰:大学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个人的成长,更在于将所学服务于国家战略。“每一份专利、每一次试验、每一个工程的背后,都可以是我们报效国家的初心。”
寄语学弟学妹
珍惜时光、主动成长、脚踏实地!
面对即将开启大学生活的新生,冯铭阳分享了自己的心得:
大学是一段宝贵而短暂的旅程,最重要的是脚踏实地、不慌不忙地走好每一步;
珍惜在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学习的每一天,主动把握机会,积极投身课堂之外更广阔的世界,在不断尝试中认清自我、拓展能力;
学会自强与担当,不过度依赖他人,真正为自己的成长负责。
他鼓励大家:“唯有将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命运的长河,奋斗才更有意义。无论是参与国家重大项目,还是扎根基层一线,都是‘科研报国’最真实的实践。”
从西大到清华
他用实力说话,以初心明志
冯铭阳的成长轨迹,不仅是一张耀眼的成绩单,更是一个关于信念、坚持与感恩的故事。他让我们看到:
真正的优秀,是能在迷茫中找准方向、在压力中保持清醒、在荣誉中不忘来路。
他说:“大学教给我们的不只是知识,更是一份责任。”
如今,他已踏上清华的新征程,但他始终记得:
自己是从西大这片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子,肩负着“勤恳朴诚”的精神,也将继续在他热爱的土木领域,以科技之力、以学术之光,回应这个时代的需要。

致每一位正在奋斗的你:
愿冯铭阳的故事能给你力量
愿你也不急、不等、不靠
脚踏实地,心向远方
最终走出属于自己的、发光的路
文字丨冯铭阳 罗敏华 李彦伯
编辑丨吴罗娟
一审一校丨覃开柱
二审二校丨张科富
三审三校丨潘桂祯